每一位教师都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实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生活质量,但这一过程极其复杂,是个一个系统工程,对于有九年教龄的我来说,慢慢体会到了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并非易事,身边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仍然有同感!是呀,“十年树才,百年树人”,教学都要遵循一定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受当地的文化、理念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较好的教法也很难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虽然如今评价教师教法的标准已经由“分数”单一论转向多项评价体系。但实际的学校中往往很难摆脱“分数”评价论的困扰,仍然以分数定标准,优秀教师评选条件的硬性指标第一条必须是所任教的班级学科成绩排名第一。
我的“细节决定成败”教学思想实践具体细节如下:
教学理念:“在快乐中学习,在习惯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具体措施:第一:在快乐中学习
1、课堂气氛的调动
2、幽默比喻的应用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与做题之间联系的快乐
4、体验成功做题的乐趣
5、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展现教师的实力,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6、在表扬中让学生乐起来
第二:在习惯中成长
1、动笔习惯:
(1)教材空白处是学生最好的课堂笔记本,学会充分利用,因为只有各种感官在课堂上能充分的调动,获取的知识效率就会增加。
(2)评讲试卷,学生要积极在相应试题旁动笔记录教师所讲的内容
(3)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相互的“窜通”起来,这样的记忆要远远高于单独的记忆各种知识点。
2、回答习惯:培养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消除学生爱沉默的不良习惯。
3、翻阅教材习惯:短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消化教材里精炼短小的字或词语,只有通过反复翻阅教材,渐渐理解相关内容,一旦有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很多看似“难题”的题也就迎刃而解啦!
4、建立错误习题集的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到更多知识,避免用更多不必要的时间重复已懂的知识,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错误笔记本。
5、联想习惯:生物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让学生在空余无聊的时间里充分的学好生物。例如:在一天的生活中就可以这样联想:早上起床(联想:校园响铃--耳听--反射--神经传导--后天性行为),早操(运动--耗能--线粒体--有养呼吸--低血糖),吃早点(早点作料--泡菜--乳酸菌--无氧呼吸,米线--营养物质),回教室上课路上有绿色植物(有光--光合作用),吃早饭(大米--水稻--c3植物--阳生植物,玉米--C4植物,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有人生病(免疫系统--病原体--流感),衣服(棉花--转基因抗虫棉--体温调节)等。
注意: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21天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当然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刚刚开始时,教师必须做好监督机制,否则是纸上谈兵,没有太多效果,习惯一旦形成,效果逐渐好转,以后教师偶尔提醒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在反思中进步
1、教师的反思
课堂效率反思:可取之处何在,何处有待改进?课堂中有效资源的生成我们注意到了吗?
试卷检测反思:学生易错知识点总结,做到有的放矢,有必要可以分知识专题分析、个人分析以及成绩统计分析等。
教法实践反思:各种期刊杂志上介绍的优秀教法,模仿实践后,效果如何?哪些可以进一步加以改进,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反思形式:博客记录、教案记录、拍摄TV、会议总结等,各种记录要保存好,以便于下次回看并加以改正!达到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教法,避免一些总是爱吃“老本”、用“老本”的不良习惯。
2、学生的反思:
学习习惯反思:有了良好的方法,要得靠毅力去一步步完成的,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不可能有质的收获的。反思自己每天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养成了吗?
人生目标反思:这话咋一看就觉得是有点大话,可是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长远的目标,何来的学习动力呢?没有了心中神圣的目标,当遇到挫折时,是什么会让我们爬起来后勇往直前呢?其实没有目标,学习的确是很可怕的!当然自己确定的目标要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太大或太小都不太适合的。
教师教导的反思:学生大部分的青春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一过程会得受到很多教师的生活理念与教育理念的影响,当然不排除教师本身自己的错误理念(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评判理念的对错),但实际上又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实教师们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的。所以对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的判断能力逐渐增强了,对教师的教育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不一定全部服从与全部照搬!有些时候是教师发泄情绪时带有一些不合理的语言,请给你的老师一点谅解的空间吧!因为教师的心里压力不小呀!适当发泄是教师减压的一种方式呀!
细心程度的反思:高考很多时候是考查学生的细心程度,从试题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小心谨慎的学习态度,有利于今后适应不同的行业要求。因此,在平时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各种检测发现是由于不细心导致的错题时,就应该加以反思,怎样克服粗心大意的行为,尽量降低错误率。
云南省广南县第一中学校生物组 蒙庚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