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蒙庚阳的教学后记

——自娱自乐的教学园地

 
 
 

日志

 
 

历届高考复习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2013-10-12 19:01:14|  分类: 高考专题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对授新课而言,因教材内容相对固定,学生还具有好奇心与新鲜感,课堂教学相对活跃,新教师通过23届的磨练,对教材与教学用书会逐渐熟悉,教学设计思路也会慢慢的变得成熟起来,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但对于复习课而言,学生往往会失去最初的好奇心,课堂相对单调,且教师备课时面对的是不断更新的原创试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解题与分析,究竟哪些试题适合作为典型例题来分析?通过典型例题的练习与讲评,目的是培养学生达到何种能力与要求,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不断的筛选、组合、拓展与变式。在兼顾知识重复与知识深度的基础上,对教材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如何让知识更系统化,让学生感到每一堂课的复习能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与超越感?也许就因为这些复杂的因素,复习课的授课难度远远要大于新课授课。

如何突破前几届高考复习的模式,让自己的复习课更高效?此文试图通过回顾历届高考复习方式,通过历届复习策略的简略对比,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与借鉴,为下一届的复习提供一些参考。

1 7届高考总复习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届别

复习方式

优点

困惑

检测

次数

2003

直接以教材为主线,进行二次重复,习题以当年配套的资料书为主线。

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是简单的重复,但对生源很薄弱的学校来说,学生会乐意接受。

第一届上高三,摸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谈,没有教师指导,一个人完成。

10次左右

2005

以专业期刊《生物学通报》刊登的6大专题为教学主线,注重单元网络构建复习,拓展与之相关的各大知识点。

期刊刊登的专题复习文章都有一定的深度,拓展面较广,问题设置合理,知识系统、全面、有一定量的习题作为巩固练习用。

因学生基础薄弱,而期刊刊载大的知识间跨度过大,反而不太适合多数学生,学生们还是习惯按照教材一步步去复习。

25次左右

2006

按照配套资料书的知识点一一展开复习,提前告诉学生配套资料哪些题是先必须完成的题。课堂按照资料书的编排为主,特别重视单元检测的讲评复习。

学生知道下一堂课复习什么,该做哪些题,给不分重点而全部完成资料书里所有题目的或者没有时间来完成资料习题的部分学生节约了不少时间。由于及时对每一章进行单元复习检测,成绩相对理想。

因对年级组、班级、教研组的宏观管理以及与学生交流方面花了更多时间,在专业复习备课的力度上有所松懈。多数时候是就题讲题,失去了过多的去拓展与分析。备考所花的精力与时间直接影响到复习效果。

30次左右。

2008

培养学生课前课后关闭教材回顾复习过的知识,课堂注重讲评重点与主干知识,花少量时间补充易错点,放弃了一些零碎的知识,解放学生的课堂。

解脱了那些因复习知识点过于零散、记忆知识点过多而感到吃力的学生的困惑,让每一次课堂目标更加明确,不拖泥带水。

但因细节知识掌握不好,平时单元检测考到细节知识,学生依然很难对付,平时的单元检测平均分与同类班级比,没有很明显的优势。

30次左右

2010

把教材作为工具书使用。培养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如何利用课后习题与各种示意图,如何用教材旁白作为笔记本。评讲时,遇到相关知识,反复翻阅教材对应的知识点来达到及时巩固复习的目的。

学生对教材更加熟悉,考试时能想起多对应的教材内容。教师讲课提到某一知识点时,学生大脑的知识更容易再现。

课堂翻阅教材速度过快,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过少,课堂消化不够理想。同时复习课的配套作业效率太低,对章末总结的力度不够。一直寻找复习的方式一个平衡点。

35次左右

2012

以教材为主线,根据考试说明的层次,拓展相关知识点,课堂板书强调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依次以习题进行点对点式巩固复习。根据教学经验逐步总结一些适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逐步了解高考试题的基本命题原则与大致方向,对考查考生的各种层次的能力有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有意识的渗透了命题的思想,对付高考除了基础就得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

由于年级安排的周考、理综考、月考、选择题训练等等,讲新课与评价作业的时间越来越少,考试与理论复习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来复习?这是下一届需要深入反思的。

45左右

2014

教材联想、归纳知识、总结技巧、专题复习与一轮复习混合进行,想方设法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小组讨论、登台讲课、接龙联想、解题启示、看题收获等一些方法尝试让学生积极主动发言。

学生一旦有了发言与自我表现的机会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相对较高,教师讲得过多是低效的,精讲是好说,但很不好做,教师的备课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课堂尽量幽默教学。

年级组要求每两周必考一次理综与二次单科试卷,考后必改必讲,如何通过试卷讲评带动理论复习,一直探索着,但课外与学生的关系似乎又淡化了一些。同时思考,要保持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一定需要奖惩吗?

估计50次左右

 2 反思

直到现在,依然还没有找到适合本校学生相对稳定的复习方法,但从来没有放弃过高考复习的探索之路,一直很努力的反思与实践着,希望有一天,看到这张表格的最底下一栏时,心情会更舒畅与平静一些。

复习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回顾与反思,当发现历届复习的优点时,就继续发扬,发现缺点时,就及时更正,因为只有通过对比,才更加明确复习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提高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 这话用在高考复习也是合适的。也只有通过回顾,才能让自己更加明白将来该如何去面对与突破,复习策略的回顾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宝贵的教学资源。

高考复习,想说爱您真的不容易!

此文稍作适当修改后,刊载于《文山教育》2013年第11

 

  评论这张
 
阅读(580)| 评论(2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