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蒙庚阳的教学后记

——自娱自乐的教学园地

 
 
 

日志

 
 

【引用】对《群落的演替》一节教学内容理解的四个把握  

2011-06-27 11:08:51|  分类: 教学论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发表于《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第6期)

对《群落的演替》一节教学内容理解的四个把握

杨京举  (安徽省铜陵县第一中学   244100

在《群落的演替》一节教学中,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在客观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上正确对待群落演替的概念以及准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把握很关键。

1 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因演而替的主体过程”

人教版新教材对群落演替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一概念其实是引用了“生态学”对“群落演替”的定义。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群落的演替实为群落的进化,也反映了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的进化,但它和之前所学物种的进化过程有所不同。一个物种自身的进化应该是从原有物种分离产生时开始并在保持种的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演化的,中间过程并不存在物种更替现象;而群落在进化中却发生着一种类型的群落被另一类型的群落不断替代的演化过程,形成一个随时间推移的群落演替序列,不同演替序列环节上的生物群落在结构上属不同类型,其中优势群种、群落的丰富度、营养结构和稳定性都有质的变化。所以群落演替重在强调“群落的演化会带来群落结构类型的更替”这一主体过程。至于群落演替的起始发生阶段,初生演替是原生群落的发生,起点显然不会有群落的存在;而次生演替往往也是起始于消亡的群落所留下的一定的生物基础之上。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概念表述并不能完全与每一个具体的群落演替起始阶段相符。因此,把握群落演替概念的核心应放在体现群落演替本质特征规律的“主体过程”上,而不能一味的去纠缠起始阶段的不同。
2 对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理解要把握住“因演而生的起始阶段”

根据教材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表述,初生演替的“起始阶段”可谓“白手起家”,而次生演替则是“有备而来”。这里的“备”就是指“一定的生物基础”。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一旦群落发生后,只要环境条件允许,都可以到达顶级群落阶段,此间,它们的演替过程规律是一样的,都会相继出现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而形成演替序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序列其实可以看作是初生演替破坏后的恢复重生和延续序列。所以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重在把握住“是否有生物基础”这一起点,而不是演替的“主体过程”。由此,理解次生演替,不能“断章取义”,脱离其演替整体序列。例如:从“苔藓阶段”演替到“草本阶段”,如果苔藓阶段之前的群落有过结构上的破坏和演替序列的中断,则可以是次生演替环节;如果没有,则属于初生演替环节。  

3 对引发次生演替条件背景的理解要把握住“植被的破坏程度”

对于自然群落的演替而言,植被是群落演替中最早定居的生物类群。它在生物群落中扮演着生产者这一重要功能角色,位于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开端,是一个群落存在的基石。如果因生存环境条件的变迁而带来群落植被的严重破坏,由此产生的正反馈调节将是剧烈的,其影响结果往往也是致命的,群落演替序列中断的可能性就极大。所以一个次生演替的发生通常是建立在植被破坏至原有群落不存在但仍保留下一定的生物基础之上。其实,这里的“破坏”只要能造成原有群落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恢复,此后发生的演替都可以算是次生演替,破坏程度不一定非要达到“植被完全毁灭或原有群落结构彻底消亡”的境地。

4 对发生于人工生物群落上的次生演替的理解要把握住“人类的生产行为”

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发生于人工生物群落之上的次生演替其起始阶段似乎并没有“破坏和中断”的现象。例如农田群落半途弃耕会演替为自然群落,弃耕之前农田群落并未遭到破坏,但这种演替却是典型的次生演替,然而次生演替发生的前提通常是初生演替的破坏导致群落演替序列的中断。那么,该如何理解此类的次生演替之前的“破坏和中断”呢?众所周知,人可以改变群落的演替规律。因此,对发生于人工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其破坏重在把握住“人类的生产行为”。就拿农田群落来讲,它其实是一个建立在人为破坏并中断原有生物群落演替序列之上的人工群落,已然不再属于初生演替序列环节;而人对农田群落的管理(如耕种、除草、杀虫等)又是对其自然演替方向的破坏和改变;或者说,承载人类生产行为的农田群落本身就扮演了破坏和中断群落初生演替序列的角色。所以在弃耕的农田之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评论这张
 
阅读(22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